DIV CSS 佈局教程網

 DIV+CSS佈局教程網 >> 網頁腳本 >> WEB網站前端 >> 關於網頁技巧 >> Google索引互聯網:Facebook不寒而栗
Google索引互聯網:Facebook不寒而栗
編輯:關於網頁技巧     

重新索引互聯網 Facebook 雇傭公關抹黑 Google 的過程已經水落石出。問題是: Google 那麼多產品, Facebook 為何對 Social Circle 這麼敏感?

Google :索引互聯網

Google 號稱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聯網”。

這件事的難點並非派出多少爬蟲,而是對收集來的海量內容做排序:怎樣讓真正重要的網頁,的排到 Google 搜索結果的前面來?

Google 的搜索結果排序有其他算法的輔助和人工調整,但是,他最基本的核心規則還是 Pagerank ,其理念並不復雜: “被許多優質網頁引用的網頁,仍然是優質網頁。”

領域

Pagerank 是革命性的。而另一場革命似乎被我們忽視了: Tags 。

語義網絡長期不靠譜的忽悠之後,簡單的 Tags 可以終於可以給我們一些東西,讓我們分辨這個網頁是關於哪些方面的。從此“領域”也被引入網絡。

具體些的“領域”的例子,就是 Quora 或者 Stack Overflow 的 Tags 。問題本身是屬於“技術”領域,還是“設計”領域?是關於“ J2EE ”領域,還是“ Object-C ”領域?

某些沒有 Tag 化的網頁到底屬於什麼領域,還沒有清晰的答案。但是已經有人在嘗試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豆瓣九點,他是依靠算法來給 Blog 自動分類的。

專家

像 Quora , Stack Overflow 這種網站的顛覆性意義在於:他同時具有“人”和“領域”兩種概念。

“領域”和“人”結合,就會產生“專家”:特別擅長某個“領域”的“人”。

和 Blog 時代那些說話無操守的“磚家”不同,實名網絡加上 Quora 這種問答網站,讓我們不需要而非頭銜,證書或者學歷,就可以用數據去檢驗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的專業程度:回答某個領域的問題特別多,並且評價特別好的,很可能是個專家。

網絡上的“專家”不僅僅是概念而已。有些網站已經走到了分辨專家的門檻上。 知乎雖然被稱作 Quora 的拷貝版,但是他有個比 Quora 更酷的功能:邀請別人回答問題的時侯,系統會推薦可能合適的用戶。

背後的算法不難猜測:用問題的“領域”( Tags )去匹配回答過類似問題的“人”。回答過類似問題並且獲得贊成多的,很可能也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Stack Overflow 其實也有類似的評價機制,叫做 Reputation (聲望)。可惜並沒有詳細到領域(誰在標記著 Object-C 這個 Tag 的問題中擁有最高的聲望?)。但是,如果 Stack Overflow 想得到這個數據,也是分分鐘的事。

專家的投票

有同學可能回問:這和重新索引互聯網有什麼關系?我們還需要扯倒 Facebook 的另外一個功能:“ Like ”。

從上面的角度出發,這個神奇的按鈕,其實就是一個“人”對“網頁”的投票器。 如果這個人還用 Facebook ID 登錄了 Quora ,那麼這個按鈕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依靠 Quora 的數據分辨)對網頁的投票器。(“ Like ”的祖宗: Twitter 的 RT 也是。)

Facebook 的新功能“ Send ”為了的非公開的分享?沒錯。但是更重要的是:“ Like ”再加上“ Send ”,可以讓 Facebook 更加全面收集一個“人”對於一個“網頁”的投票(以前通過 Email 做私密分享, Facebook 無法拿到這部分數據)。

由此可見,不夠實名化的 Google +1 簡直是東施效颦。

用戶的聚合和識別

這裡的問題是, Quora , Stack Overflow ,和 Twitter 不屬於 Facebook 。

不過,別忘了 Facebook Connect 。如果用戶通過 Facebook ID 登錄 Quora ,那麼判斷誰是什麼領域的專家就簡單多了。而如果 Facebook ID 和 Twitter ID 可以聚合,那麼他 Like 過什麼, RT 過什麼也可以簡單相加。

這裡你應該會想起 FriendFeed 。似乎所有的人都說: Facebook 是收購 FriendFeed 是為了團隊。但是我一直無法相信,那麼值錢的團隊,會去找一件不那麼重要的事情去做?

上面的內容應該可以說明:不同社交網絡之間用戶的聚合和識別,到底有多重要。

重新索引互聯網

話說道這份上,已經圖窮匕見了吧?

Pagerank 是讓網頁來投票,而 Facebook 掌握的數據可以讓“人”,甚至“專家”來投票。

實名網絡下,在某些領域,專家的投票可以給予網頁很大的加權,讓他在排名上更加靠前。(最新的例子是“美國前國防部長的參謀長”宣布本拉登已死的 Twitter 頁面。)

肯定有朋友會問:最多“專家”投票的網頁,恐怕也是 Pagerank 很高的吧?很可能如此。但是,長期觀察 Blog 的傳播讓我注意到: Facebook Like 和 Twitter RT 的積累,遠遠比引用要來得迅速。

也就是說,在強調實時網絡的今天,社交搜索得到的結果不但可能比 Pagerank 更好,而且,還可能更快。

互聯網的地基

今天,只要一個網絡應用想做關於地圖的部分,他首先想到利用 Google Maps API 。當絕大多數網絡服務都使用 Google Maps API 之後, Google Mpas 就不再是一個僅面向用戶的網絡應用了。他沉澱為網絡的基礎設施之一。

Maps 的重要性,從評論圈到 Google 自己都有清醒的認識。所以,Google 耗費大量的精力去掃描街景,嘗試拍攝室內,甚至,不惜發射自己的衛星。(前兩天的 Google IO 的內容更加證實了下面的思路:成功的“索引互聯網”之後, Google 下面要做的是“索引現實世界”。)

而 Facebook 同樣有機會成為互聯網的另外一塊地基:通過開放 API 給其他應用,可以讓他掌握的真實的人際關系沉澱下來,成為網絡的另外一塊地基。(社交搜索,也只是這個基礎上的一個應用而已。)

最後的話

Mark Zuckerberg 似乎一直自負承擔著新搜索的使命,也一直在推進 Facebook 成為地基。

收購 FriendFeed ;不惜面子用 “Like” 去抄襲 Twitter 的 “ RT ”;用 Facebook Connect 把自己平台化等等,都在一塊塊的湊齊拼圖。

而 Google 的 Social Circle 是同樣的思路:聚合並且識別一個人在不同社交網絡中的身份。之後,這些數據很可能被拿來優化 Google 搜索,或者用於其他網絡服務。 Google +1 是個不知所雲的產品,但是,如果他能結合 Social Circle 掌握的關系呢?

也許,這些才讓 Facebook 不寒而栗的真正原因。

最後,友情提醒讀者,以上內容並非事實,只是個人基於現有報道的猜測。也許,我對 Facebook 寄予了太多期望;也許,這樣仍然低估了他們的野心。

畢竟,有 Facebook 高層提到過他們內部的一句口號:

“我們僅僅完成了 1% 的使命”。

by 李楠 (newkhonsou@gmail)

XML學習教程| jQuery入門知識| AJAX入門| Dreamweaver教程| Fireworks入門知識| SEO技巧| SEO優化集錦|
Copyright © DIV+CSS佈局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