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 佈局教程網

 DIV+CSS佈局教程網 >> 網頁腳本 >> WEB網站前端 >> 關於網頁技巧 >> 職業互聯網產品設計師的思考:何為設計?
職業互聯網產品設計師的思考:何為設計?
編輯:關於網頁技巧     

開篇先說好,這個題目其實並不適合我這個閱歷的人來講,但是作為工作過7-8年的設計來說,這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今天只是和大家匯報下我自己的想法,僅此而已,言論如有不當,純屬參考。

——彌難(lcjeremy)

曾幾何時做設計的苦衷

自己做視覺設計也小又年頭了也沒混出什麼成就,先後做過廣告公司、傳媒公司,電視媒體和互聯網公司,小到幾人的唱片公司工作室,大到千人萬人集團公司。我對於設計的認識也是隨著成長而逐步變化著。記得上次和UED的自家兄弟們吃飯時,和酒過三巡的兄弟們分享了一位前輩說過的一句話:“設計師是個很真誠的職業,如果你對設計不夠真誠,那你一定做不了。”說起來簡單,可這份真誠可以讓你走多遠?在廣告公司期間,每天面對市場部的“模糊需求”和客戶的“無禮要求”,也被騙過稿子,也被折磨改稿無數次。通宵、方便面,一個LOGO曾改過50多遍,勤勤懇懇的做著“設計”。我想,許多做設計的人都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吧?曾幾何時大學剛剛畢業,走上社會上後對設計的那份真誠是否還在?當初選擇做設計的原因也很簡單——喜歡。甚至因為自己做上了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曾感到慶幸。但在這些“折磨”面前,你有沒有慢慢的發現你的職業宿命有可能僅僅是一名匠人?可能自己也冥冥之中感覺到自己的職業壽命不過30多歲而已,也冥冥之中感覺到了設計這個行業和大學時自己憧憬的樣子截然不同,而且差異太大了。不知道你曾經想過沒有,我反正想過。

於是身邊一些做設計的人開始了一個舉動——轉行。因為他們發現在社會上做設計太不靠譜了。人人一張嘴,人人都是指點江山的神。因為他們發現除了做設計以外還有一些事情是做設計的人不得不面對的。比如:客戶需求方的“無理要求”,面對強硬老板對設計的干擾,對設計時間考慮的不理性,公司和產品項目發展對設計的不重視,對設計作品評判無依據,以及設計師自己無法找到自我提升的途徑而感到前途渺茫。我們先不談這些是不是由於客戶無法用設計語言去表達他們想要的,說不清楚。也不談是不是設計師心態的問題。試想要理解這“喜歡”二字卻也談何容易?是想堅持喜歡這份理由多麼磨艱難?

為何設計?

作為在互聯網產品中的設計師,可能偶爾思考的問題是為何設計?從在學校裡為自己做設計,到社會上為老板做設計,為客戶做設計,到今天我們服務於各種需求,為需求而做設計。看似都是一個為他人而服務的過程。在這過程裡面對了種種的失去自我價值的不良感受。可一方面這些感受卻恰恰是因為你把產品當成是他人的產品,把自己當成了產品生產流水線中的一環僅此而已。倘若你把自己當成是整個產品從誕生到運營的主人,再反過頭做設計這一項任務的時候,你會有不一樣的高度和認識。另一方面得清楚的是,之所以設計師存在就是因為設計師有他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問題可能恰恰就是產品使用或銷售中遇到的問題:界面需要更好用,需要更美觀,這是對產品可用與否的一項加分。在產品中,設計永遠是圍繞功能來做的。核心功能用核心的視覺去表現,脫離功能設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也是每一條線,每一個元素存在在產品界面上的意義。我們都知道設計的質量是無法量化的,也永遠沒有最好的設計,但是有最適合的設計。就好像任何人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談用戶體驗的好壞是很愚蠢的,那只是主觀感受。所以我從來不說一句話:“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

憑什麼相信你? “匠”和“師”的現狀。

“我不這麼覺得,我覺得這顯得很小氣”當有客戶這麼和你說的時候他其實是在質疑你的設計作品,甚至是在質疑你到底明白沒明白這是不是他想要的。現在我們在接一個項目的時候往往壓縮給設計師的時間都是很短的,這是多數互聯網乃至設計公司的悲哀,在這麼一個不長的時間裡如何能夠全面了解需求想要的,況且需求方也無法用設計語言去描述它,只是說要“大氣,精致”這類摸不著頭腦的需求來形容他。這對於一名設計師來說幾乎是無法做好的。實際上需求方需要設計來解決的首先是功能上的需求,無論是他的著眼點在什麼上面。當然,他還需要他的產品能夠看上去顯得夠一定檔次,這樣才會有人來用它。可達到上一定檔次這個目的,並不一定是通過他們所說的“大字,加粗,金色”等等這樣的設計方法來實現的。他們大多寧可相信自己的審美也不願意相信一個做設計的。可你又憑什麼讓他去相信你有這個能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所以你要把自己的著眼點不僅僅停留在設計上,你要成為這產品的主人一般,為他去思考問題,為產品擔憂。擔憂他如何推廣,如何變得更好用,如何讓人們都接受他,雙方都明確這些問題後,再反過頭來看看什麼樣的視覺設計,能夠在不影響功能核心的前提下,為產品加分增色呢。我見過很多設計師和需求溝通時,首先最愛問的問題是“這什麼時候要?”這簡直不就是在做活嗎?這一定讓對方覺得你僅僅只是一個匠人,一個靠手藝吃飯的人。就好比是去修理自行車一樣,說吧:“哪壞了?多長時間修好?”這樣如何贏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做出的成果也就只有被人挑你毛病的份兒了。說到匠人,我打一個比方。大家一定都去過美容店或者理發店去理發。理發師的這個職業,從叫法上大到有叫做形象設計師,發型設計師,小到有叫剃頭的。剪一次頭發的價格多有上千快,少到有幾塊錢,這是怎麼回事?我不是想說設計師的職業規劃就應該是往更高端的企業中走,盡管這也是一個方面。但你想過為什麼有人會到昂貴的美容場所理發嗎?當然一是客戶消費得起,二是他們對那裡的發型設計師充滿信任。為什麼信任?因為他們曾經有過無數的成功案例,得到過許多殊榮,也許還有幸給某某某明星設計過發型。一個陌生的人坐在美容師的面前,設計師仔細觀察客人的臉型,客人的穿著打扮和談吐氣質,很快就可以對他氣質有所了解,簡單的問下客人平時的喜好,喜歡看什麼電影,聽什麼音樂,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等等,便可以知道客人對審美的理解程度。通過溝通為客人提出了幾種發型的專業建議供客人選擇,並把發型改變後的短暫不適應和為什麼新發型會更適合他(她),這個發型可以幫到客人什麼,提升哪方面的氣質都談出來,即使客人由於自身原因無法接受,也會覺得你是在為客人著想並且是有一定專業度的。而有的理發師上來就會問:“想剪什麼發型?”然後你就開始說譬如前面長一點,後面短一點,耳朵那裡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長,要蓬松一點這樣模稜兩可沒有標准的話。然後你心裡一定以為,這家伙就是一個剃頭的。設計是無法量化的,設計一旦被量化,設計師就真的成了匠人。也就自然配不上這個“師”字兒了,頂多是“匠”。

在我看來,在中國能配上“師”的設計人員並不是多,雖然我們都被稱作是設計師吧。“匠”是客人清楚自己要什麼,給出明確的設計指標和具體的設計樣式需求來,然後和匠人談好時間,談好價格,然後匠人開工。如果能夠按時按質按量完工,就是有一定職業度的匠人了。而“師”是客人拋出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並且你有能力讓客戶信任你,你也有給客人可選擇的方案,並且站在一定高度,甚至是客人未想到的高度上為他去打造產品。而你打造產品的能力有幾個方面:一是經驗和方法,二是眼界,三是技術。技術僅僅是基本功,眼界和經驗就需要長久的積累了。其實這裡最不容易做到的是讓客戶信任你,想讓客人相信你需要滿足三個重要的條件:一是你證明你是有技能的,二是你要有直接或間接的成功案例,三是你最好是在一個權威機構或公司裡。如果這些條件你都具備或者說疊加的越多,你被信任的程度也就越高了。配得上“師”的人不多,這和說中國設計人員的整體水品高不高沒有絕對關系,其實這也與整個行業對設計的重視程度有關。因為國內的客戶還不太願意花大價錢在設計上,他們對品牌的認識還沒有到國外公司對設計的重視程度上。好比一個我們還沒有特別富裕的時候,可能更願意較少的錢在小地方處理一下自己的發型一般,難看點,短暫的難看點都沒關系,能見人就行。或者說對自己發型的要求還沒有超過對身上其他物件的要求。當然,如果正巧你還遇到了一個不太容易讓人相信的設計師,就更不願意花這個錢了。但是當有一天中國的山寨無法再活下去,當國外的制作訂單不再那麼源源不斷,國內的自由品牌開始更多銷往國外。自然那時就會需要越來越多能夠被稱作是“師”的人,同時又深得他人信任,有技術,有經驗,有眼界的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產品的品牌,可以提高產品的可用性,做出適合他品牌性格的視覺設計,創造出超過產品自身的品牌的價值。我們得相信在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進程中,雖有不如意的地方,但也恰恰隱藏著巨大的機會。都說一個成熟的企業需要有三種力,一個是生產力,中國絕對屬於一個生產力型國家,尤其是手工業生產力。第二是銷售力,銷售力最關鍵的是渠道,所有的大品牌最看重的就是銷售這一塊,同時它有形象來助力銷售力,產品自身同時也需要獨有的視覺形象的支撐。中國的企業恰恰相反,有生產力,有一點銷售力,完全沒有獨有視覺形象。這個時候形象力開始慢慢受到重視了,具備對品牌視覺判斷的設計師可以在公司中有一定的能量,因為最終大家會感覺到無論是你做產品還是做運營、銷售,其實都是在做品牌。而有經驗的設計師,對於企業來說就會是非常大的需求。

做有使命感的設計師

中國品牌時代正准備開始,或者已經上路了。我們從事的互聯網行業,無論做視覺、做交互設計的同學,大家都趕上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機,也趕上了一個烏煙瘴氣都在紛紛討論如何提升用戶體驗的時代。要我說是壞事也是好事。至少說明現在大家開始越來越關心體驗了。做視覺設計的也開始逐步關注交互設計和用戶研究,甚至技術層面對體驗產生的影響,人變得更全面,考慮的越周全了。這就好比平面設計做過一段時間後,你就開始關心材質一般。做有使命感設計師我認為關鍵就是在設計師角色的轉變,以超越視覺的視角去看待你做的事情,有人曾說過要以“商人”的頭腦去做設計,我覺得要求雖然有些高,但至少說明了一層意思,就是不要單純的低頭做視覺、交互那點事情。前面提到過“匠和師“的差別,作為中國的設計師可以負責的說90%還都是“匠才”,排除國內設計師創造能力不足,過於急功近利為了眼前利益做事的問題,而是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可以讓人成為“師”的信任的環境。將來中國有那麼多企業需要做關於品牌價值的事情要去做,但就是由於沒有對形象力專業的這方面的人,老板會慢慢發現依靠自己的審美是走不遠的。應該說,有一些確實是應該由設計師來承擔的,他們應當認真的定位自己的職業,更新拓寬眼界,拔高看待產品的高度。幫助企業去解決行銷上、產品上的問題,同時讓那些不美的設計逐漸從急功近利的企業中消失,讓大街上不美的設計再少一些,特別是做有一定傳播力度的產品時。他們也應該把技能和經驗傳授給其他的設計師,用自己的眼界去影響新人。產生一個良好的傳承和循環,這才應該是一名設計師應有的使命感和願景。而不是干到35歲就轉行,干到40就退休的結局。最後引出一個長久的老問題,藝術和設計的關系,因為就是很多人借口說設計對於藝術來說就是“二手文化”,永遠只能妥協於商業,藝術不同於設計永遠只能是青春飯,可究竟是否就是魚和熊掌的關系?上個月在天安時間看到原研哉先生設計展的前言中的一句話,大致意思是,“藝術是對現實的反思和拷問,而設計是對現實積極的建造。”我感覺這至少是一種積極願景和追求,而是把設計當做一份責任而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每一位設計師應當時常想想你最初對設計的那份真誠,然後再想想你是否當初真的熱愛它,我想是必要的。

XML學習教程| jQuery入門知識| AJAX入門| Dreamweaver教程| Fireworks入門知識| SEO技巧| SEO優化集錦|
Copyright © DIV+CSS佈局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