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 佈局教程網

 DIV+CSS佈局教程網 >> 網頁腳本 >> CSS入門知識 >> CSS詳解 >> css line-height屬性的使用技巧
css line-height屬性的使用技巧
編輯:CSS詳解     
本文介紹下,css中的line-height屬性的用法,通過實例學習CSS line-height屬性的具體用法,感興趣的朋友參考下

CSS中用於設置行高的屬性,line-height屬性。

第一,對CSS3的選擇器和類似header、nav、footer等標簽不兼容,在不使用插件和JS處理的情況下,從純CSS的角度來切入,可以采用類名來做定義,這是常用的替代方案。

項目中,針對元素背景不支持顏色漸變的情況,折中的方案是給其一個最合適的背景色,這樣使得背景色和文字顏色能有個基本的對比和區分,不至於影響用戶的閱讀和正常浏覽。
例如: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header.sub-hd{
position:relative;
height:40px;
background-image:-moz-linear-gradIEnt(top, #13b9fd, #0183c3);
background-image:-o-linear-gradIEnt(top, #13b9fd, #0183c3);
background-image:-webkit-gradIEnt(linear,left top,left bottom,color-stop(0,#13b9fd),color-stop(1,#0183c3));
box-shadow:inset 0 1px 4px #6cd5ff;
-moz-box-shadow:inset 0 1px 4px #6cd5ff;
-webkit-box-shadow:inset 0 1px 4px #6cd5ff;
text-align:center;
font-size:15px;
background-color:#099ddf;/*Opera mobile不支持漸變的折中方案*/
}

針對IE6不識別Html5標簽的方法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script>
(function(){
var e ="abbr,article,aside,audio,canvas,datalist,details,dialog,eventsource,figure,footer,header,hgroup,mark,menu,meter,nav,output,progress,section,time,video".split(','),i=e.length;
while(i--){
document.createElement(e[i]);
}
})();
</script>

第二,我們經常使用line-height屬性,定義行高,尤其是需要設置垂直居中的時候,常常讓height屬性與line-height屬性相同。而且其是可以繼承的,一篇文章的父標簽定義了行高屬性,其子段落元素就不需要再次進行聲明。可是,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在Opera Mobile浏覽器,就必須要再次聲明,才能生效。

例子:
1,Html代碼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div class="test"><h2>測試標題在Opera Mobile下的寬高</h2></div>

2,CSS代碼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style>
.test{width:100%;height:40px;line-height:40px!important;background-color:black;color:#eee; opacity:0.5;}
.test h2{border:1px solid red;}
</style>

從手機上看頁面效果:不居中!
通過觀察紅色邊框大小,知道內標簽h2的呈現高度與實際呈現的line-height一致,都不是我們父div定義的數值。

然後,我們給h2加上line-height屬性值,可以設置為line-height:inherit或者line-height:40px;
1,CSS代碼: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style>
.test{width:100%;height:40px;line-height:40px!important;background-color:black;color:#eee; opacity:0.5;}
.test h2{line-height:inherit;border:1px solid red;}
</style>

查看效果,竟然沒有變化,依然沒有垂直居中。這是為什麼呢?
莫非是浏覽器自身默認的屬性優先級高過了當前的屬性優先級。

更改一下優先級: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style>
.test{width:100%;height:40px;line-height:40px!important;background-color:black;color:#eee; opacity:0.5;}
.test h2{line-height:inherit!important;border:1px solid red;}
</style>

再看,果然可以了。垂直居中了。
由此我們頁可以印證另一種說法:對於一個空容器,寫入內容容器被撐開有了高度寬度,但實際上根本不是文字撐開了div的高度,而是line-height屬性。
CSS中起高度作用的主要是height以及line-height了吧!如果一個標簽沒有定義height屬性(包括百分比高度),那麼其最終表現的高度一定是由line-height起作用,即使是IE6下11像素左右默認高度bug也是如此。

至於內部的機理,看這裡很形象的表述:

到底這個line-height行高怎麼就產生了高度呢?在inline box模型中,有個line boxes,這玩意是看不見的,這個玩意的工作就是包裹每行文字。一行文字一個line boxes。例如“艾佛森退役”這5個字,如果它們在一行顯示,你艾佛森再牛逼,對不起,只有一個line boxes罩著你;但“春哥純爺們”這5個字,要是豎著寫,一行一個,那真是夠爺們,一個字罩著一個line boxes,於是總計五個line boxes。line boxes什麼特性也沒有,就高度。所以一個沒有設置height屬性的div的高度就是由一個一個line boxes的高度堆積而成的。

其實line boxes不是直接的生產者,屬於中層干部,真正的活兒都是它的手下 – inline boxes干的,這些手下就是文字啦,圖片啊,span之類的inline屬性的標簽啦。line boxes只是個考察匯報人員,考察它的手下誰的實際line-height值最高,誰最高,它就要誰的值,然後向上匯報,形成高度。
例如: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span style="line-height:20px;">取手下line-height<span style="line-height:40px;">最高</span>的值</span>。

則line boxes的高度就是40像素了。
雖然所有浏覽器都支持 line-height 屬性。但是任何的版本的 Internet Explorer (包括 IE8)都不支持屬性值 "inherit"。因此在實際中,我們最好還是用數值定義line-height。

在本例中即為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style>
.test{width:100%;height:40px;line-height:40px!important;background-color:black;color:#eee; opacity:0.5;}
.test h2{line-height:40px!important;border:1px solid red;}
</style>

當然,還有一種折中的辦法,可以將內容高度設為浏覽器默認行高差不多的數值,其余不足的用padding補齊,這樣在Opera mobile下,繼承浏覽器的21px默認行高,就不需要通過加important標記覆蓋浏覽器默認值了。同時,在其他標准浏覽器我們為其子元素指定一個同樣的行高,這樣就能做到暫時兼容Opera mobile 和其他所有標准的浏覽器

浏覽器默認行高各不相同,一般范圍在16px~21px之間。

例子: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header class="sub-hd">
<div class="tit">應用信息</div>
</header>
header.sub-hd{
position:relative;
/*height:40px;*/
height:21px;
padding:9px 0;
background-image:-moz-linear-gradIEnt(top, #13b9fd, #0183c3);
background-image:-o-linear-gradIEnt(top, #13b9fd, #0183c3);
background-image:-webkit-gradIEnt(linear,left top,left bottom,color-stop(0,#13b9fd),color-stop(1,#0183c3));
box-shadow:inset 0 1px 4px #6cd5ff;
-moz-box-shadow:inset 0 1px 4px #6cd5ff;
-webkit-box-shadow:inset 0 1px 4px #6cd5ff;
text-align:center;
font-size:15px;
background-color:#099ddf;/*Opera mobile不支持漸變的折中方案*/
}
header .tit{
-webkit-box-sizing:border-box;
position:absolute;
left:50%;
width:150px;
/*height:39px;line-height:39px; */
line-height:21px;
margin-left:-75px;
color:#fff;
text-shadow:0 1px 0 #333;
font-weight:bold;
overflow:hidden;
font-size:18px;
}

當然這種辦法並不是最佳的解決途徑,只是權宜之計。最好還是采用上面的優先級設定,通用。

還是有問題!

先來溫習一下line-height屬性可能的值:
normal,默認。
number 數字,此數字會與當前的字體尺寸相乘來設置行間距。
length 設置固定的行間距。單位em,px,pt等等。
百分比% ,基於當前字體尺寸的百分比行間距。
inherit ,規定應該從父元素繼承 line-height 屬性的值。

line-heignt不能是負數,line-height 屬性設置行間的距離(行高)。會影響行框的布局。在應用到一個塊級元素時,它定義了該元素中基線之間的最小距離而不是最大距離。

line-height 與 font-size 的計算值之差(在 CSS 中成為“行間距”)分為兩半,分別加到一個文本行內容的頂部和底部。可以包含這些內容的最小框就是行框。

原始數字值指定了一個縮放因子,後代元素會繼承這個縮放因子而不是計算值。

行高指的是文本行的基線間的距離。而基線(Base line),指的是一行字橫排時下沿的基礎線,基線並不是漢字的下端沿,而是英文字母x的下 端沿,同時還有文字的頂線(Top line)、中線(Middle line)和底線(Bottom line),用以確定文字行的位置

行高與字體尺寸的差稱為行距(leading)

使用行高代替高度避免haslayout:在某些情形下,line-height可以和height互換,因為實現的效果一樣。都能撐開一個高度,然而這兩個CSS屬性有一個較隱蔽的差異,就是使用height會使標簽haslayout,而使用line-height則不會。以前只有IE6的時候曾流行使用height清除浮動,就是利用了IE下height使haslayout的屬性。但有時候,haslayout並不需要,反而要避免。

都喜歡給line-height帶單位,但是在一些情況下會出現問題,看例子: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style type="text/CSS">
.demo{line-height:150%;}
pre{font-size:30px;}
</style>
<div class="demo">
<pre>
第一行
第二行
</pre>
</div>

兩行文字發生了重疊。
為什麼帶單位的line-height繼承,有可能會發生重疊的現象呢?

如果line-height屬性值有單位,那麼繼承的值則是換算後的一個具體的px級別的值;而如果屬性值沒有單位,則浏覽器會直接繼承這個“因子(數值)”,而非計算後的具體值,此時它的line-height會根據本身的font-size值重新計算得到新的line-height 值。

上例中的div的line-height為150%,由於默認情況的字體大小為16px,所以div的具體line-height值可換算為16px*150%=24px,由於pre的line-height會繼承24px這個換算過後的具體值,此時pre又被重新定義了font-size:30px;字體大小超過了line-height的大小,於是發生重疊。其它單位原理一樣。

因此建議,養成給line-height不帶單位的習慣,如line-height:1.5;這種寫法避免重疊。

在顯示文章的box裡,px的表示方法首先是要被淘汰的。因為文章裡面的文字是有大有小的,使用px定值,由於繼承性,無法實現根據文字大小自動調整間距,會出現大號文字重疊的現象。normal也是不行的,一般文章顯示最好是650像素的寬度,1.5倍的行距較好。

一般浏覽器的normal值在1~1.2之間,使用normal必然文字間距過小,閱讀吃力。
百分值也有繼承性,但是有個很搓的辦法可以實現文字間距自動適應於文字的大小,那就是使用“*”通配符,例如:.article_box *{line-height:150%;}就不會出現文字重疊的情況了。

XML學習教程| jQuery入門知識| AJAX入門| Dreamweaver教程| Fireworks入門知識| SEO技巧| SEO優化集錦|
Copyright © DIV+CSS佈局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