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 佈局教程網

 DIV+CSS佈局教程網 >> 網頁腳本 >> JavaScript入門知識 >> JavaScript基礎知識 >> 深入領悟JavaScript中的面向對象
深入領悟JavaScript中的面向對象
編輯:JavaScript基礎知識     

JavaScript 是面向對象的。但是不少人對這一點理解得並不全面。

在 JavaScript 中,對象分為兩種。一種可以稱為“普通對象”,就是我們所普遍理解的那些:數字、日期、用戶自定義的對象(如:{})等等。

還有一種,稱為“方法對象”,就是我們通常定義的 function。你可能覺得奇怪:方法就是方法,怎麼成了對象了?但是在 JavaScript 中,方法的確是被當成對象來處理的。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tion func() {alert('Hello!');}
 alert(func.toString());

在這個例子中,func 雖然是作為一個方法定義的,但它自身卻包含一個 toString 方法,說明 func 在這裡是被當成一個對象來處理的。更准確的說,func 是一個“方法對象”。下面是例子的繼續: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name = “I am func.”;
alert(func.name);

我們可以任意的為 func 設置屬性,這更加證明了 func 就是一個對象。那麼方法對象和普通對象的區別在哪裡呢?首先方法對象當然是可以執行的,在它後面加上一對括號,就是執行這個方法對象了。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

所以,方法對象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可以被執行,另一方面它完全可以被當成一個普通對象來使用。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方法對象是可以完全獨立於其他對象存在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同 Java 比較一下。在 Java 中,方法必須在某一個類中定義,而不能單獨存在。而 JavaScript 中就不需要。

方法對象獨立於其他方法,就意味著它能夠被任意的引用和傳遞。下面是一個例子: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tion invoke(f) {
     f();
 }
invoke(func);

將一個方法對象 func 傳遞給另一個方法對象 invoke,讓後者在適當的時候執行 func。這就是所謂的“回調”了。另外,方法對象的這種特殊性,也使得 this 關鍵字不容易把握。這方面相關文章不少,這裡不贅述了。

除了可以被執行以外,方法對象還有一個特殊的功用,就是它可以通過 new 關鍵字來創建普通對象。

話說每一個方法對象被創建時,都會自動的擁有一個叫 prototype 的屬性。這個屬性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它和其他的屬性一樣可以訪問,可以賦值。不過當我們用 new 關鍵字來創建一個對象的時候,prototype 就起作用了:它的值(也是一個對象)所包含的所有屬性,都會被復制到新創建的那個對象上去。下面是一個例子: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prototype.name=”prototype of func”;
var f = new func();
alert(f.name);

執行的過程中會彈出兩個對話框,後一個對話框表示 f 這個新建的對象從 func.prototype 那裡拷貝了 name 屬性。而前一個對話框則表示 func 被作為方法執行了一遍。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麼這個時候要還把 func 執行一遍呢?其實這個時候執行 func,就是起“構造函數”的作用。為了形象的說明,我們重新來一遍: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function func() {
    this.name=”name has been changed.”
}
func.prototype.name=”prototype of func”;
var f = new func();
alert(f.name);

你就會發現 f 的 name 屬性不再是"prototype of func",而是被替換成了"name has been changed"。這就是 func 這個對象方法所起到的“構造函數”的作用。所以,在 JavaScript 中,用 new 關鍵字創建對象是執行了下面三個步驟的:

1.創建一個新的普通對象;
2.將方法對象的 prototype 屬性的所有屬性復制到新的普通對象中去。
3.以新的普通對象作為上下文來執行方法對象。
對於“new func()”這樣的語句,可以描述為“從 func 創建一個新對象”。總之,prototype 這個屬性的唯一特殊之處,就是在創建新對象的時候了。

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比如有兩個方法對象 A 和 B,既然從 A 創建的新對象包含了所有 A.prototype 的屬性,那麼我將它賦給 B.prototype,那麼從 B 創建的新對象不也有同樣的屬性了?寫成代碼就是這樣: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A.prototype.hello = function(){alert('Hello!');}
B.prototype = new A();
new B().hello();

這就是 JavaScript 的所謂“繼承”了,其實質就是屬性的拷貝,這裡利用了 prototype 來實現。如果不用 prototype,那就用循環了,效果是一樣的。所謂“多重繼承”,自然就是到處拷貝了。

JavaScript 中面向對象的原理,就是上面這些了。自始至終我都沒提到“類”的概念,因為 JavaScript 本來就沒有“類”這個東西。面向對象可以沒有類嗎?當然可以。先有類,然後再有對象,這本來就不合理,因為類本來是從對象中歸納出來的,先有對象再有類,這才合理。像下面這樣的: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var o = {}; // 我發現了一個東西。
o.eat = function(){return "I am eating."}  // 我發現它會吃;
o.sleep = function(){return "ZZZzzz..."}  // 我發現它會睡;
o.talk = function(){return "Hi!"} // 我發現它會說話;
o.think = function(){return "Hmmm..."} // 我發現它還會思考。

var Human = new Function(); // 我決定給它起名叫“人”。
Human.prototype = o; // 這個東西就代表了所有“人”的概念。

var h = new Human(); // 當我發現其他同它一樣的東西,
alert(h.talk()) // 我就知道它也是“人”了!

XML學習教程| jQuery入門知識| AJAX入門| Dreamweaver教程| Fireworks入門知識| SEO技巧| SEO優化集錦|
Copyright © DIV+CSS佈局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